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批評人的七大策略

 批評對於個人來說,是幫助他人改正缺點,自我進步的有效方法,對於領導者來說,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,當然,批評也是一種藝術。俗話說: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。人生在世,孰能無過,一般來說,人都有自知之明。人們發現自己的錯誤後,會對過失的性質、危害、根源等進行一些反思。但是,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自己的反思再深刻,總不如旁觀者看得透徹。所以,當我們發現別人的過失時,及時地予以指正和批評,是很有必要的。有人說讚美如陽光,批評如雨露,二者缺一不可。那麼在職場裏,該怎麼批評才會讓他們心悅誠服呢?

  說到批評這個詞,人們就會很容易想到損人、讓人丟面子。頤指氣使等等。有人以為,批評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,不是有良藥苦口、忠言逆耳的說法嗎?的確如此。但是,之所以如此,恐怕主要還是我們批評他人時缺乏技巧的原因。醫學發展至今,許多良藥已經包上糖衣,或經過蜜炙,早已不苦口了;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研究一下批評他人的技巧,變成忠言不逆耳呢?

  一、對事不對人

 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說:“能做到對事不對人,就不會在乎自己的立場。因為事實出現之後,你就會忠於事實,坦然接受這個事實。不能忠於事實,不但無法洞悉問題的本質,也不可能走完找到正確解決方案的過程。”所對,批評人應儘量準確、具體,對方哪件事做錯了,就批評哪件事,不能因為他某件事做錯了,就論及這個人如何不好,以一件事來論及整個人,把他說得一無是處,一貫如此。比如用“從來”、“總是”、“根本”、“不可救藥”,“我算看透你了”等言詞來否定人,都是不可取的,應當避免。

  因此,為了找出真正的解決方案,首先必須讓自己站在沒有偏見的立場上。不針對人,批評某種行為,而不要批評某個人;對事不對人,強調的是一種公平原則,一種一視同仁的態度,從某種角度而言是對員工對下屬的尊重。而且對事不對人有利於形成一種公平的氛圍,有利於公司理性健康的成長。

  二、批評前營造一個好的批評氛圍

  批評他人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對方認識錯誤、改正錯誤、積極把工作做好,而不是要制服別人或把別人一棍子打死,更不是為了拿別人出氣或顯示自己的威風,所以批評他人時態度一定要誠懇,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,以關懷、愛護。誠心誠意的態度來對待他;因為這樣會造成緊張的氣氛,使對方產生逆反心理。批評要想達到讓批評者改正的效果,就必須營造一個對方容易接受的氛圍。

  比如可以先講自己的缺點和錯處,這樣對方就不會馬上有戒備和防衛心理。這是因為你講出你的錯誤,能給對方這樣的心理暗示,你和他一樣是犯過過失的人,這就會激起他與你的同類意識。在此基礎上你再去批評對方,他就不會有損害面子的顧慮了,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。

  卡內基曾講述說,數年前,他的侄女約瑟芬到紐約來充任我的秘書。她的辦事經驗不多,但現在她已經成了一位完全合格的秘書。當他要使約瑟芬注意一個錯誤的時候,他常說:你做錯了一件事,但天知道這事並不比我所做的許多錯誤還壞。你不是生來具有判斷能力的,那是由經驗而為;你比我在你的歲數時好多了。我自己曾經犯過許多愚魯不智的錯誤,我有絕少的意圖來批評你和任何人。但是,如果你如此如此做,你不是更聰明嗎?所以,如果批評的人開始先謙遜地承認他也犯過錯誤,然後再指責別人的過失,他將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評。

  批評人,事先最好打個招呼,使對方先有一定的心理準備,然後再批評,對方不致於感到突然。比如,有的人做錯事,但本人並沒有意識到。這時應當先通過適當時機,吹吹風,或指定與對方關係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,使其先自行反省,然後再正式批評他,指出其錯誤所在。這樣他不致於感到突然,有了心理準備,他就容易接受批評了。反之,如果當對方尚未認識到自己有錯,就突然給予批評,不僅會使人不知所措,還會懷疑你批評人的誠意,從而關閉接受批評的心扉。

  三、以真誠的讚美作開頭

  俗話說: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一個人犯了過失,並不等於他一無是處。美國著名企業家瑪麗凱在《談人的管理》一書中說道:不要只批評而要讚美。這是我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。不管你要批評的是什麼,都必須先找出對方的長處來讚美,批評前和批評後都要這麼做。這就是我所謂的“三明治策略”夾在大讚美中的小批評。所以在批評對方時,如果只提對方的短處不提他的長處,他就會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,感到委屈。比如一個人平時工作頗有成效,偶爾出了一次品質事故,如果批評他時只指責他導致的事故而不肯定他以前的成績,他就會感到以前白乾了,從而產生抗拒心理。

  批評前必須略微地給予讚揚或恭維。據心理學研究表明,被批評的人最主要的心理障礙是擔心批評會傷害自己的面子,損害自己的利益,所以在批評之前幫他打消這個顧慮,甚至讓他覺得你認為他功大於過,那麼他就會主動放棄心理上的抵抗,對你的批評也就更易於接受。事實證明,這種批評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
返回列表